据报道,6月23日下午,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在北京的家中突发心脏疾病,经抢救无效去世。据他的亲人介绍,侯耀文生前并无心脑血管病史,去世的当天早上感觉身体不适,吃东西就吐,但大家也没太在意,到了下午病情加重,等到120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赶到家中时,他已没有任何生命体征。据救治医生介绍,侯耀文是心源性猝死,虽然他生前并无心脑血管病史,但因现在正处夏季,炎热的天气很容易导致突发心脑血管疾病。
不少心脑血管病患者有这样一个认识误区,认为一年之中夏季血压最低,心脑血管病症状会相对稳定一些。其实不然,夏天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期。有资料显示,进入5月份后,中风、冠心病患者的住院率明显增加,在35℃以上的高温天气,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也明显上升。
炎夏为什么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?其一,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,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;其二,气温较高,空气湿度较大,含氧量降低,人体容易缺氧;其三,人体为散热会使血液集于体表,因此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减人体大量排汗,体内水分流失多,使血液黏度上升,血液循环受阻,容易诱发血管血栓的形成;其五,当人从炎热的屋外进入空调房间时,气温骤降,血管收缩,可导致血压升高,甚至可引发高血压危象;其六,夏夜天气燥热,睡眠质量往往不高,可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。
面对夏天诸多的危险因素,心脑血管病患者应如何应对炎热的夏季呢?
一是要防止“情绪中暑”。应该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,神清气和,切不可“以热为热”,导致心火内生。同时,在盛夏还应尽量少讲话,不做紧张的脑力思考,以免劳神伤气。这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,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药物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二是要做到起居有节。使用空调要科学合理,一般室内与室外的温差不要太大,以8℃为最好。同时应注意避免刚从炎热的室外回来后,就对着空调机长时间直吹。这样最易使人体血管调节功能紊乱,而导致心脑血管病人发生意外。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人应多在室内休息,且午后最好能小睡1小时,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。
三是要多饮水。多饮水既可以及时补充由于出汗所丢失的水分,而且能够稀释血液,减少黏稠度,预防血栓的形成。因此每天有意识地养成喝茶、饮水的习惯,特别是可饮一些用金银花、菊花泡的茶水,既解渴消暑,又有抗病消炎的功效。
四是要适当调整药物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,要在医生的指导下,调节好夏季服药的剂量。睡眠不好时,可加服一些安眠药。
五是切莫忽视疾病先兆。侯耀文生前并无心脑血管病史,但他发病前感觉身体不适,出现恶心、呕吐、心悸等心脏病的蛛丝马迹。这些蛛丝马迹是非常值得重视的。另外,如果老年人在夏季出现头痛、眩晕、肢麻、胸痛、心悸或一过性晕厥等症状,不要以睡眠不好或过度劳累等原因来自作解释,应视为疾病先兆,尽快到医院检查,及时采取治疗措施。